S7公路起点位于S20-S6-S7立交,一期工程沿界河杨泾北上经宝山区顾村镇、嘉定区马陆镇至宝山区罗店镇月罗公路,全长约8.75千米。 本标段为S7公路跨越G1501的互通式立交,S7公路起止桩号为K6+600~K8+350,全长1.75千米。主线高架参照城市快速路标准,建设规模双向6车道,设计速度为80公里/时;G1501立交匝道为高速公路枢纽型立交匝道,设计速度40千米/小时。工程内容包括高架桥梁、地面道路、地面桥梁、G1501道路拓宽以及本标段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河道工程。 建筑工业化,国内预制率最高的城市高架 S7工程在建设初期即按照“建筑工业化”的理念,在传统预制桩、预制小箱梁的基础上,大规模应用预制立柱、预制盖梁、预制防撞墙、预制桥台、预制防汛墙、预制挡土墙,全桥混凝土预制比率高达95%。该项目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工艺,在工厂内标准化预制构件、现场精确安装,将桥梁结构预制化落实到各个细节上,如高度14米重量达185吨的上下分节立柱、重量达到430吨的分节盖梁、重量240吨的预制桥台、重量达到110吨的分节挡土墙、单个总重860吨的预制箱涵等。 新型预制创新,上海首创预制箱涵施工 预制箱涵,位于本工程G1501南侧。预制箱涵单个最重约860吨,分为四个节段,最重节段约220吨。施工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双机吊装,单个箱涵装配最快用时7小时,是目前最高效的施工方法。箱涵外形尺寸大,重量大,因此对分节匹配施工及运输带来了较大的挑战。分节施工队匹配施工要求极高:一是预应力管道的吻合;二是箱涵纵缝和环缝的密贴及止水;三是吊装精度的控制难度大。箱涵在预制厂中底板及部分侧墙一次性浇筑,拼缝处隔离,确保箱涵匹配,顶板亦是如此。拼缝处采用环氧粘结剂粘接,同时缝内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条止水,业主、项目部做现场试验,检测其膨胀系数、压缩量等关键数据。吊装中,我部正式吊装前进行试吊,粗调箱涵位置,确保箱涵平面位置及高程。预制箱涵吊装施工过程中项目全体员工坚守一线,业主、项目经理亲自督战指挥,在各条线全力配合下,预制箱涵吊装施工顺利完成。 精益求精,系统性实施精准安装 S7工程采用小箱梁简支、桥面连续的设计形式,盖梁采用大挑臂倒吨型盖梁,预留给小箱梁的安装活动空间仅为4厘米,如何实现30米长小箱梁的顺利架设,是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点。项目部从第一步施工工序抓起,承台预埋钢筋设计专用的定位架和调平系统,精度在2毫米内;立柱架设精度在5毫米内;盖梁架设精度在2厘米内。通过对各构件安装的精度控制方法、控制措施、测量方法等研究分析,提出了多项改革改进措施,申请相关专利2项,撰写论文2篇。 专业化分工,协调合作实现快速施工 装配式桥梁区别于现浇桥梁的最大特点是前后场的协调施工。装配式桥梁在现场桩基施工时预制场内即可开始立柱、盖梁预制。现场施工需要配备专业的运输班组、吊装班组、测量调整班组、座浆班组、灌浆班组、预应力班组等专业化人员。如何做到前后场的系统匹配,发挥装配式桥梁的优势所在,是整个S7工程实施中的精髓所在。正是通过对桥梁装配式施工的整体考虑和协同安排,实现了接近6.75千米高架桥梁在551天内贯通的成绩,更是在施工中创造出了“4个小时安装6根立柱,8个小时安装6榀盖梁,1天安装4跨20片小箱梁”的上海速度。 团队凝聚,展现建工好风貌 在项目经理张年杰的带领下,S7项目部拧成一股绳,劲儿往一处使,在建设工程展现铁军风采。项目经理张年杰和项目团队经常奋战在施工一线。特别是项目经理张年杰,无论在施工现场、还是在内业工作中,都能得到他的鼎力支持,让老骨干抗起旗,放年轻人撒手干。由于标段范围广、社会道路横穿,项目书记钱兴费心费力,与群众走到一起,协调群众,促进工程进展。项目青年突击队更是在2017年上海市青年工程立功竞赛中荣获“优秀团队”称号。 绿色文明,拓展文明施工新内涵 S7工程实施过程中,工厂化预制施工在质量控制、缩短工期等方面优势明显;现场施工劳动用工大大减少,仅为传统现浇工艺的10%;现场施工主要以大型构件吊装为主,极大程度改善了施工现场噪音、扬尘等污染,降低了现场安全风险;现场施工架设周期相较传统现浇工艺大大缩短,有效降低了对周边交通、居民的影响,是绿色文明的新内涵。 |